在中國合肥,有這樣一位長期致力于環保事業的國際友人,他曾多次前往合肥各大垃圾處理廠,研究生活垃圾的分類和垃圾處理工藝,深入各個街道、小區向市民宣傳環保理念和垃圾分類知識,為建設安徽高校環境工程專業,開展可持續生活垃圾管理研究,推動安徽省固體廢棄物能源化利用,促進建設美好安徽貢獻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他就是德國生物質研究中心主任、德國羅斯托克大學教授、合肥學院環境工程碩士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德國專家、我校客座教授米歇爾·萊勒斯。


14年中,萊勒斯教授積極投身于中國環境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教育事業,并始終熱心參加和推動中德兩國雙方,尤其是德國下薩克森州與安徽省在教育、科技、以及產業經濟諸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曾促成羅斯托克與合肥市共建友好合作城市。因為在中德兩國的教育、科技和經濟合作中的巨大貢獻,他獲得2008年安徽省“黃山友誼獎”及2011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等諸多榮譽稱號。

自2002年被聘為合肥學院客座教授以來,萊勒斯教授就一直與合肥學院相關專家就環境保護領域的人才培養展開合作,先后促成了合肥學院與哥廷根應用科學大學、羅斯特克大學簽訂培養合作協議。他所在的課題組不僅承擔了我國和安徽省第一個歐盟環保教育研究項目,還先后承擔歐盟和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等重大項目。他先后組織并參加了5屆“環境技術與知識轉化國際會議”,為固體廢棄物管理與處置、合肥綠色經濟發展等帶來了新的研究視野與寶貴建議。同時,他還參與了合肥學院建立與歐盟課程體系相關的環境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推動了合肥學院“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把德國的模塊化思想教學引入中國,制定出了以七個模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


長期以來,萊勒斯教授與合肥學院科研人員聯合在城市居民固體廢棄物、城市污泥、農用廢棄物、礦山廢棄物的處理等方面開展一系列成效顯著的產學研工作。他先后從事合肥城市居民固體廢棄物、城市污泥、農用廢棄物、礦山廢棄物處理等研究工作,對合肥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開展了源頭分類的試點,開展了合肥垃圾清運機制的調查、中轉站的定位和優化,建立了合肥市生活垃圾檔案,對垃圾的組成成分、化學和物理性質進行了分析,建立了生物有機垃圾的好氧、厭氧處理工藝研究的模型。僅2009年,萊勒斯教授便數次訪華,前往合肥熱電集團了解共同承擔的“合肥市污泥摻燒工藝優化”國際合作項目運轉情況,與垃圾焚燒廠設計單位和合肥熱電集團一起就合肥市垃圾的焚燒處理設計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作了深入探討,積極地為合肥市污泥處理、垃圾管理等環境問題解決找出路,為合肥市的環境保護工作引入了先進的技術與理念,受到了企業高度認可與歡迎。因在生活垃圾管理與城市環境治理領域的貢獻,他還成為了安徽省外專局聘請的安徽省人民政府環境顧問。
2005年,在他的倡議下,安徽省省長王金山先生與德國下州州長伍爾夫先生共同簽署了省州進一步合作協議,并于同年5月成立“中德合作環境技術轉化中心”,該中心先后獲得了德國GTZ和CIM等公司的資助。中心自創建開始便致力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綜合管理及處置,與合肥熱電集團、安徽南風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安徽國幀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亞環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安徽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龍泉山垃圾填埋場、王小郢污水處理廠等開展長期合作,通過借鑒德國經驗,研究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城市污水處理的運營及污泥處理問題。此外,中心還與合肥市數十個生活小區合作建立居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進行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推廣,并探索建立相關環境保護地方法規和標準的可能性。
經過萊勒斯教授與其團隊的不懈努力,2007年,合肥學院“城市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最終獲批成立,成為了安徽省教育廳首批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之一。2009年,萊勒斯教授數次訪華,前往合肥熱電集團了解共同承擔的“合肥市污泥摻燒工藝優化”國際合作項目運轉情況,與垃圾焚燒廠設計單位和合肥熱電集團一起就合肥市垃圾的焚燒處理設計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作了深入探討,積極地為合肥市污泥處理、垃圾管理等環境問題解決找出路,為合肥市的環境保護工作引入了先進的技術與理念,受到了企業高度認可與歡迎。2010年,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固體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我校。2011年合肥學院聯合三家企業組建了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創新平臺——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在加強教學科研合作的同時,萊勒斯教授還積極關注德國下薩克森州與安徽省的經貿合作,積極促成德國企業到安徽省的投資建設,在他的積極努力推動下,德國的大陸輪胎公司在合肥市投資建設,德國歐萊克公司也與肥西縣達成投資事項。

十余年間,為了進一步推動安徽省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與科研,推廣城市垃圾資源再利用等方面的技術,為當地的可再生能源和循環經濟政策服務,萊勒斯教授頻繁往返德中兩國,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作風投身合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建設和環境保護研究。近年來,萊勒斯教授與先后與中國農科院、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同濟大學開展合作教學,并進行生物質領域的研究。今年3月,他再次來到合肥,就巢湖治理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希望積極參與巢湖治理,幫助改善巢湖生態環境。
(宣傳部 學生記者 葉鑫鑫 董欣 指導教師瀟瀟)



